为什么 Uber 在日本市场做的不好?

为什么 Uber 在日本市场做的不好?

转载请联系本人,并声明

Uber 在全球做的好的地方,咱们都不用提了,今天来谈谈 Uber 为什么在日本做的不好。

年轻的日本 CEO

Uber 在中国是如此有名,自然不用我们多说。优步和滴滴大战三百回合的时候,中国的吃瓜群众很少会注意到 Uber 日本的情况,和这个 Uber 日本年轻帅气的 CEO,高橋正巳 (Takahashi Masami) 正在为 Uber 日本的情况发愁。

Takahashi 自幼生活在美国,双语教育,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入职 SONY,2014年7月起担任 Uber 日本的执行董事兼 CEO。从接手的那一刻开始,Uber 日本和他的命运已经被决定:被虐。特别要指出一个比他大10岁,和他一样帅的日本本土最大的出租车公司:Japan Taxi 的 CEO 川鍋一朗 (Kawanabe Ichiro)。


Japan taxi CEO Kawanabe Ichiro

现在 Uber 在日本市场已经开展了3年了,2016年发布了UberEats,但和本业一样,一直不温不火。也将继续不温不火下去。至于为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被法律虐

Uber在日本首先经历的痛苦是法律条文。日本的法律严格规定白牌出租(白タク, ShiroTaku)为非法。啥叫白牌出租呢?就是私家车,而私家车不正是Uber整个共享经济的起点么:有闲人和闲车,为需要用车但是打不到车的人提供临时的服务。注意,这段话我仔细的啃了一遍,特意为临时加上了下划线。因为 Uber 从来没有说你得全职干这个,滴滴也没有给你买五险一金,不想干了就随时可以不用干。这后面其实是残酷的现实,在中国网约车条约出来以后,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我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上面这个2x2的格子里面的绿底白字和黑底黄字是可以用于乘客运营的。“自家用”的车子拿来赚钱,就是违法。

日本的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Uber 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宽松的法律条款),从一开始就不存在。Uber 经常自豪的说,他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司机,但是撬动了几万亿的出行市场。结果一到日本市场就吃了一记闷棍!

因为 Uber 日本避不开法律问题,最终直接登记为一个出租车运营公司!

而为了搞定这个资格,花了很长的时间,动用了很大的关系。就这么说吧,Uber 日本的发表会是在东京的美国大使馆举行的!而成为一个出租车运营公司,意味着你要牌照,要员工,要车子...... 虽然 Uber 通过和别的小型的出租车公司合作,暂时解决了人和车子,但是只能和小型的出租车公司达成协议。原因就是下面一点:

2. 被出租车行业虐

就算不能登记为系统开发运营的公司,登记成出租车运营公司,我合纵连横,作老大总可以了吧?图样图森破!日本的出租车行业是一个高度成熟的行业,成熟到新公司几乎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性!已经是成熟了几十年的行业!壁垒是在行业内部形成的。占据市场90%以上的几个公司都是互通有无的老基友。老张招呼一个,老李,老王就在撸袖子了!

而这个本身高度成熟的行业,和极度发达的公共交通已经怼了几十年了!泡沫破裂以后就一直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中。今天多几个人坐电车,明天就多几个人坐出租车,YoY常年0%。你多吃我一碗饭,我就会饿一顿饭。这样一个壁垒森严的行业中,个人和小公司都是依附于大公司的,或者直接委身于大公司,听大公司的调度的。没有和大公司的某个老头有点过节的人,都不敢出来和 Uber 合作,怕年末去不了行业茶话会。敢过来跟 Uber 混的,万一 Uber 倒了,就只能关门大吉了。

所以 Uber 日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谈妥了几家本来就对外坐高端出租车的公司,结果 Uber 的最大的卖点之一的廉价,去了哪里呢?


这就是Uber早先的合作车子档次!图片来自竞争对手Japan Taxi。注意绿色的车牌。

而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出租车行业,在我了解的美国,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那些国家地区中,日本的服务质量绝对是最好的!制服上班,白手套,礼仪问候,上下车搭把手啥的,几乎就没有的挑剔的。如果把车子从丰田换成了奔驰,那就是全球最棒的了!

那么 Uber 拿什么和人家比呢?

3. 被日本文化虐

上面说的出租车行业的抱团,背后可以看到的是从明治时代就衍生过来的一股强烈的日本文化。你问我这文化究竟是啥,我指指《菊与刀》的方向。

文化毕竟是文化,不是法律,在法律层面上,「白牌出租」就是一顶万能的帽子,再来几个 Uber 也可以搞定!

安倍首相考虑到任期内有个2020奥运,曾经想过改进白牌出租的法律。但是说实在的,首相一个人(撑死了几百个人的团队)想对抗几十万人的行业,难度之大简直看不到希望。

更何况,在东京马路上跑的出租车司机,其实比纽约的司机们尽心尽力10倍,还不拿小费,赚的却不比纽约的司机多。一到晚上,东京主要车站附近,主要的办公地点附近,60%以上的车子都是出租车,打不到车?打车被拒?日本最繁华的东京都的人民表示没有听说过。除非。。。下暴雨了。

4. 被老龄化虐

完善而又发达的公共交通,横躺了30年的经济,收入不见涨的年青一代,都决定了出租车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行业。打车的主力除了公司能报销的人以外,大部分的都是老年人了。到了东京以外的地方去,更加明显,一个村子都是50岁以上的老头老太,电车1个小时来一班的地方,打车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你让这些老头老太用手机在屏幕上点几下,叫辆车,等个10来分钟,你觉得你要补贴多少才能做到这个?何况这些老头老太都是辛苦了一辈子,老想着这个时候花点钱给自己呢。

更何况!这些老年人中的信用卡普及率不超过30%,个别地方不超过10%,你得绑定了信用卡才能用呐!老头老太带上老花镜,在房间里花2个小时找出来一年不见得用一次的信用卡,你觉得有几个老头老太这么时髦?更更何况!日本几乎每个出租车,除了能接受信用卡以外,都能接受这个东西:


这个在国内叫做西瓜卡(Suica),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名字,类似Pasmo等等

日本的所有的公共交通机构费了十多年的精力,数不清的宣传单,不知道多少钱,终于让老头老太们都能自如的使用这个卡了,而这个NFC卡已经做到了极致,只要充钱了,任何时候都是0.5~1秒钟付完钱走人。掏个手机,找到app,确认金额,点击付钱,还得给个评价?饶了这些老头老太吧!(关联了Suica的iPhone 7请绕道)

1+2+3+4. 逆势不可为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Uber在日本,我觉得,没戏。高颜值 CEO Takahashi 和 Uber 的命运都已经确定。剩下的疑问只是什么时候?

回过头来,刚才特意强调了的 Japan Taxi CEO Kawanabe,他正带领着一个传统的行业不断的融入新技术,新观点,焕发出又一春的光环。Japan Taxi 的叫车软件已经可以在实用性上媲美Uber。为这个有行业背景,有资金,还接地气,又通IT的高颜值 CEO 鼓掌。

对照一下国内

  • 法律。对滴滴和 Uber 而言,有问题的不是法律,是政策
  • 出租车行业。本来就是窝里斗,只要有钱,分分钟的事情
  • 文化。中国的文化就适合滴滴和 Uber
  • 老龄化。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平均年龄30多,他们有手机,有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有钱。就是打不到车。

对照一下世界其他地方

  • 法律。各个地方都有法律的问题。有空子的居多
  • 出租车行业。被从业人员,被政府怼的事情很多,Uber仗着民意,怼!
  • 文化。要时间不要钱,或者是要时间也要钱。反正都落入Uber的圈套
  • 老龄化。反正没有那么严重,信用卡和智能手机普及率都很高。